11月11日,2025網聚美好安徽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中國古銅都”——銅陵,沿著浮山的石階、銅廠的鋼架、鳳凰山的花徑,去聆聽那些藏在山水與工業間的鮮活故事——有火山石的粗糲,有銅水的熾熱,還有牡丹與咖啡碰撞的奇妙……這座濱江之城,正以三千年銅脈為基底,以創新發展為筆墨,書寫新時代的美好篇章。
浮渡村嶄新村貌 攝影 余康生
01
浮山:火山印記里的文脈長卷
秋日的浮山,風里裹著草木的清香。沿著石階拾級而上,步道兩側的山腰處,斜斜地支著不少木棍,據講解員介紹,這些是爬山人留下的美好心愿——“支山腰”有消除腰腿疼痛、祈盼身體安康之意。
“山浮水面水浮山”,位于銅陵市樅陽縣、長江北岸的浮山,天生就帶著詩意與神奇。這張銅陵亮眼的文旅名片,曾歷經五次火山噴發,如今不僅是一座死火山,更是一本攤開的地質教科書。裸露的巖層上,巖漿奔涌的紋路清晰可辨,歷經億萬年風雨打磨,化作了“海島雪浪”的獨特景致,奇趣盎然。浮山的魅力更在文脈。
作為“中國第一文山”,483塊摩崖石刻在太陽余暉下閃耀著歷史的光輝。從唐代的題詠到宋代的游記,再到明代思想家方以智留下的墨跡……千年文脈在此綿延不絕,微風拂過,站在石壁前的我們仿佛在與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對話。
傍晚時分,浮山山腳下的浮渡村已滿是煙火氣。這個有著“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的小村莊,以入選國家民政部“全國百篇優秀村規民約”的制度保障,走出了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雙贏之路。村黨委書記胡月明將村莊近年來的變化娓娓道來,村口拓寬的柏油路、變身為休閑角的雜物堆、紅火營業的狀元府民宿……
從曾經“守著浮山卻富不起來”的窘境,到如今“靠山吃山、護山興山”的勃勃生機,浮渡村的蛻變,正是浮山文旅發展的生動縮影,更折射出銅陵這座城市“以文興旅、以旅促產”的發展智慧。
2024年,樅陽縣與南京世紀緣集團合作,建成世紀緣泊漫酒店、狀元府民宿等業態,讓文旅體驗更趨完善。2025年春節期間,浮山景區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長488%,強勁復蘇的旅游市場,印證著這座千年文山的當代吸引力。
銅陵有色展示館 攝影 余康生
02
銅陵有色:青銅血脈中的創新交響
“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梅堯臣的詩句道盡了銅陵3000年的銅業傳奇。作為新中國銅工業的搖籃,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銅陵有色”)自1949年起,便順著“銅路”開啟了民族銅工業的征程。在銅陵有色展示館,“創業、創新、創造”的精神內核熠熠生輝,訴說著這座城市“以銅立市、以銅興市”的發展密碼。
從新中國第一座銅礦——銅官山銅礦,到獅子山、鳳凰山等一座座礦山,銅陵有色用76年時間,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更孕育出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電解銅生產規模。
其下屬的金冠銅業分公司(以下簡稱:“金冠銅業”),堪稱中國銅冶煉的“樣板工廠”——2009年啟動的“雙閃”“奧爐”項目,歷經多年建設整合,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單體礦銅冶煉工廠,多項生產技術指標領跑國際。
雙閃精煉車間里,火熱的澆筑場景展現著工業力量;奧爐電解車間內,數字孿生系統正上演著“智能魔法”。作為國家工信部認定的“5G工廠”,金冠銅業的全流程智能運輸系統、智能電解系統等創新應用,見證著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
綠色轉型是銅陵有色的堅定追求。“我們從生產之初便持續推進工藝升級,硫酸能耗優化、冶煉廢渣100%綜合利用、低溫熱回收技術實現硫酸生產能耗為負……”金冠銅業科技創新部科長陳秋介紹,通過低碳減排與安全升級,讓“一座礦山一座城”的城市特色,始終伴隨著生態保護的責任擔當。
銅陵有色的綠色實踐,也正是銅陵這座城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
鳳凰山 攝影 余康生
03
鳳凰山:牡丹鄉野間的文旅新篇
如果說銅業是銅陵的筋骨,那么鳳凰山便是這座城市的柔情所在。
鳳凰山顧名思義,形似鳳凰,山清水秀,風景如畫,500多年樹齡的相思樹與相思河、相思亭相映成趣,構成了獨特的浪漫景致。作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這里不僅是“中國藥用牡丹之鄉”,更是鳳丹的核心產地,“零化肥”的牡丹園里,村民們精心耕耘,讓兼具觀賞與藥用價值的鳳丹成為鄉村致富的“金鑰匙”。
鳳凰山的春天,是被牡丹染透的,漫山遍野的鳳丹,粉的、白的,開得熱烈。如今的鳳凰山,正以文旅融合破解“花期依賴”的難題,即使深秋,也有別樣的浪漫:懸崖峭壁間,30米高的滴水崖瀑布傾瀉而下,在陽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依崖而建的瀑布咖啡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在這里,咖啡醇香與瀑布水霧交融,白姜拿鐵等融入銅陵地理標志產品的創意飲品,讓游客沉浸式享受山野漫游的愜意。
據了解,自2024年10月試營業以來,咖啡館日均接待游客400至500人次,峰值單日售出超700杯咖啡,成為“賞花經濟”向全年體驗延伸的成功實踐。“以前大家只在春天來看牡丹,現在秋天來喝咖啡、看瀑布的人也很多,全年都熱鬧。”咖啡店店員表示。
如今的鳳凰山,森林水上樂園、星空影院、足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江南銅谷風景道串聯起沿線美景,露營基地、文創小店讓慢生活成為常態。
從“中國美麗田園”到“長三角最佳慢生活鄉村旅游度假區”,那棵500年的相思樹親眼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嶄新成果,也讓鳳丹的花香與咖啡的醇香,共同勾勒出銅陵文旅的別樣風情。
三千年青銅爐火不熄,新時代發展動能澎湃。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上,銅陵,這座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正以“古銅都”的厚重底蘊、“創新城”的昂揚姿態,為“美好安徽”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