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場會議,很有看點!
9月20日下午,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徽商引領高端制造業發展對接會在合肥舉辦。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韓軍出席并致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終身教授張恒貴作主旨演講。
本次對接會以“鏈接徽商‘新質造’ 凝聚發展‘新動能’”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徽商商會和安徽異地商會會長、執行會長、秘書長,500強企業和知名公司高管、徽商企業家代表和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出席會議。
01
領導致辭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韓軍致辭。
致辭指出,安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制造強省戰略,推動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到現代制造大省、從能源原材料基地向新興產業聚集地的“華麗轉身”。這一跨越性成就的背后,離不開安徽人民“敢為天下先”的拼搏努力,更凝聚著無數徽商跨越山海的深情付出。廣大徽商的回歸奮斗,為安徽高端制造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徽商曾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時代徽商要以新的擔當奉獻,共譜中國式現代化安徽新篇章。
02
主旨演講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了題為《“十五五”時期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宏觀環境與重要戰略》的演講。
劉世錦認為,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中國現階段的消費需求不足是一種結構性偏差。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與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了20個百分點。消費不足不能泛泛而論,要明確重點,擴大消費應重點推動三個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一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新市民的剛性住房消費為重點,著力解決住房結構性不足問題。二是深化農村居民養老保障體系改革。三是以城鄉生產要素雙向順暢流動,帶動中國第二輪城市化浪潮。
劉世錦表示,增強新技術革命架構下的創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并充分利用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經濟優勢。人口數量多并不意味著超大規模市場,要形成超大規模的市場體系,首先要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做到位,把統一的市場規則和政府行為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供給側能夠形成完整度高的產業體系。
劉世錦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超過30%,但在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比率等指標上,中國仍落后于發達國家。總體上看,中國制造業仍然處在全球價值鏈偏低的位置,“大而不強或大而不夠強”。未來發展的著眼點要放到為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上,包括研發設計、物流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終身教授張恒貴發表題為《AI+X: 邁向智慧康養與醫療》的演講。
張恒貴認為,2025年,AI已經開始走向物理世界,跟機器人的融合,構建了安徽領先產業——智能駕駛,能夠使AI在物理世界大顯身手,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引領一批產業鏈。AI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巨大,領先全世界,將來會成為投資熱土。
張恒貴表示,AI在智慧康養、醫療領域有強大的應用潛力,AI催生的“康養+醫療”有萬億級市場,AI+康養、智慧醫療,保駕健康中國,邁向個性化精準醫療,多學科交叉、多產業合作至關重要。
03
徽商分享
在徽商分享環節,廣州紫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友良發表了《“人工智能+”與應用場景創新》的演講。顧友良認為,人工智能與多產業融合將催生新方向,如“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和“智能體+機器人操作系統”的巨大市場潛力。只有把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以及土地、人才、技術、資金、數據要素一體化融合,才能推動新經濟形式落地,人工智能的未來是能在線下可交互的數字產業園區,應以新科技推動新產業、新產業改變新生活,新生活推動新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發表了題為《面向工業場景的具身智能落地路徑》的演講。游瑋認為,機器人的本質是人類的“市場工具”,其核心使命是服務制造業,是人工智能在先進制造領域的重要載體,二者的完美結合應首先落地于制造業。應給機器人開發一個專用系統,讓機器人從傳統功能機時代變成智能機時代,用智能機器人解放人類生產力,讓人人會用機器人,廠廠都裝機器人,家家都有機器人。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球首席執行官夏迎松發表了題為《AI賦能智能制造 共創高質量發展》的演講。夏迎松認為,如今的制造業競爭,已從“比產能”轉向“比智能技術應用能力”——誰能高效生產、降本增效、靈活應對訂單變化,誰就能搶占先機。安徽是發展智能制造的“風水寶地” ,已是“中國汽車第一省”,同時身處長三角有利位置,能與上海的芯片、江蘇智能設備、浙江工業軟件無縫銜接,實現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而且,智能制造從來不是“獨善其身”的競賽,而是“利他共生”的征程。他呼吁:少一點“技術壁壘”顧慮,多一點“互通有無”胸懷;少一點“單打獨斗”堅持,多一點“協同共贏”行動。
上海易航海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明星作了題為《AI 驅動下的農業:從生產革新到產業升級的探索》的分享。
高明星認為,AI是現在最前沿的科技力量,與農業融合,可以實現從一粒種子到綠葉菜、包裝、加工的全程自動化,每天都有菜收。AI對農業生產的革新體現在AI精準決策,讓作物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環境,重新定義農業效率。同時,AI可以賦能產業集群打造,通過大數據將流通端、生產端、消費端三端聯結在一起,實現三端融合的場景。實現一二三產融合,關鍵在于構建農業產業集群新生態。
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黨委書記馮必鳳發表了題為《金融賦能智能未來》的演講。
馮必鳳表示,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發揮國有銀行主力軍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安徽科技大省,擁抱徽商企業,以賦能智能制造為己任,運用系統思維、生態思維、全周期思維,構建新型服務體系,為人工智能產業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各項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制造業貸款、戰略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突破1400億和1800億,這三年人均增速分別為53%和27%。這得益于堅持系統思維促企業向新向智,全周期思維陪伴企業筑夢圓夢,生態思維助價值共創共贏。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和付發表了題為《科學家陪伴計劃:金融+AI,賦能高端制造業提質向新》的演講。
沈和付表示,致力于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國元證券在安徽推出了“科學家陪伴計劃”,這是知信行統一,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與陪伴支持。其背后蘊含著新質生產力邏輯,一是科學技術的突破,解決硬科技、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借助數字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提質擴量增效;三是生產要素的創新,核心是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對接,形成一條黃金賽道,圍繞創新鏈,尋找產業鏈和生態鏈,創新了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04
特別推介
在對接會的特別推介環節,有5位市縣領導圍繞特色產業集群、區位交通優勢、最佳營商環境和雙招雙引政策等作了精彩推介。他們分別是:
蕪湖市副市長朱子
銅陵市副市長楊如松
黃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恒來
東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詹叢輝
當涂縣投促中心主任李雯娟
05
徽商發布
對接會上,發布了《徽商回歸年度報告(2025)》,這是首次發布徽商回歸年度報告。2024年,徽商回歸總投資額2110多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300多億元,同比增長15.1%。《徽商回歸年度報告(2025)》系統梳理了2024年度徽商回歸發展的特色與亮點,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與發展規律,探尋徽商回歸發展背后的多重邏輯與時代價值。
同時,發布了《徽商發展報告2025》,這是連續第7次發布徽商研究的專題報告。《徽商發展報告(2025)》由徽商組織、徽商企業、徽商人物、徽商制造、徽商回歸、徽商并購、徽商品牌、徽商文化傳播九大模塊組成,圍繞徽商年度發展進行總結梳理。
會上,徽商“鳳還巢”投資安徽制造業代表性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六安市、銅陵市、池州市、黃山市、蕭縣、當涂縣、東至縣等市縣的多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
本次對接會是自2018年以來,在世界制造業大會中第7次以徽商為主題舉辦的專項活動,致力于打造成為安徽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高質量推進“雙招雙引”的重要平臺。
據悉,本次對接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駐上海辦事處、駐廣州辦事處、安徽省僑務辦公室、安徽省合作交流辦公室、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承辦,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決策雜志社)具體承辦。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