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安徽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合肥召開。
策叔注意到,安徽省委書記韓俊為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獲得者匡光力、宛曉春頒獎,并請他倆到主席臺就座。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主持會議。
這一細節的背后,有何深意?
一
先從大會主題說起,為什么要聚焦科技創新?
因為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處于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放眼全球,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背景下,科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
環視國內,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各地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審視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引領、科技賦能、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在“十四五”時期全國省區市排位中繼續往前趕,關鍵靠創新。
正因為如此,安徽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鮮明提出“七個強省”的奮斗目標,把科技強省作為“七個強省”建設的首位目標。
韓俊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使命,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安徽力量。
可以說,抓住了創新,就是抓住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就是抓準了推進安徽現代化的“關鍵點”。
因此,這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是對加快建設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的再動員、再部署,向全社會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
安徽正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把創新旗幟舉得更高,把創新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堅決扛起在國家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
二
說完了科技創新重要性,再來說說安徽干得怎么樣?
這些年,安徽以超常規舉措大抓科技創新,奮力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概括起來說,一是安徽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起勢;二是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三是大科技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安徽科技創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從科技創新實力來看,安徽大幅增強。2023年,安徽全社會研發投入1152.5億元,總量躍居全國第10位,研發投入強度2.56%,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七位。
從科創高地來看,安徽拔節起勢。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領域持續并跑領跑。
從高能級科創平臺來看,安徽立柱架梁。安徽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9家,建成各類“國字號”創新平臺245家;已建在建擬建大科學裝置13個;新布局省重點實驗室(學科重點實驗室)121家;新組建布局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20家、省企業研發中心354家。
從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來看,安徽不斷取得突破。聚焦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領域,安徽布局實施科技攻關項目200多項;在存儲領域,長鑫存儲成功研發低功耗DDR5存儲芯片。
從科技企業發展來看,安徽欣欣向榮。安徽企業研發投入、企業研發人員、企業研發機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均實現了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9萬家,居全國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2.7萬家,居全國第7位;科創板上市企業達24家、獨角獸(潛在)企業32家,均居全國第6位。
從科創產業來看,安徽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安徽全年汽車產量249.1萬輛、居全國第2位、增長48.1%,自主品牌汽車出口穩居全國首位,安徽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省。
從改革創新活力來看,安徽競相進發。安徽深化科技人才評價改革,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全省人才總量達1272萬人,共有兩院院士40人,累計入選國家重點科技人才計劃1300余人、居全國第8位。
“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顯著增強,新質生產力快速壯大,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起勢,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前列,安徽在全國創新版圖中占據重要一席之地?!表n俊指出。
三
策叔注意到,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科技創新成為廣東、江蘇、河南等多省的主題焦點,放出了創新大動作,營造出的競爭態勢愈加激烈。
安徽科技創新下一步怎么干?
此次大會給出了具體目標和路徑打法。
“做好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建設科技強省的責任感使命感,”會上,韓俊用三個“最”強調說,讓科技創新成為安徽厚積薄發最堅實的底座、動能強勁最有力的支撐、大有可為最可靠的保障,更好發揮經濟增長極、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作用,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概括起來說,是六個“聚力突破”。
一要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上聚力突破。全力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構建起“國字號”牽引帶動、“省梯隊”跟進聯動的發展格局。
二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上聚力突破。實施好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解卡”行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三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上聚力突破。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
四要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在打造全域創新格局上聚力突破。增強合肥的輻射帶動力,發揮蕪湖、蚌埠“兩翼”作用,強化多點支撐,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策叔注意到,合肥已躋身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科研城市第13位,較上年前移15位、3位,首次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強,戰新產業培育連續五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三大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綜合評估全國領先。
近三年,合肥戰新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8%,新型顯示、智能語音產業整體規模全國第一,先進光伏及新型儲能產值、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前三。
五要大力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在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上聚力突破。健全頂尖人才、緊缺人才、創新團隊定向招引機制,實施江淮戰略帥才計劃,持續壯大卓越工程師隊伍。
六要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在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上聚力突破。完善省市縣三級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健全季度“賽馬”和科技創新指數評價。
什么是一流的創新生態?
“有肥沃土壤,有陽光雨露,還有源頭活水,這就是最好的創新生態?!?
策叔注意到,2023年7月,安徽二季度“賽馬會”首次將“科技創新”納入考核項,凸顯出安徽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工作者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力軍。此次大會,不僅為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獲得者匡光力、宛曉春頒獎,并請他倆坐上主席臺,還隆重表彰了2022年度為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組織,旨在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創的濃厚氛圍。
韓俊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關心愛護科技工作者,主動靠前為他們排憂解難、松綁減負,理直氣壯地讓有作為、有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生活愉快、創新愉快?!?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