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以“江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第四屆長三角江南文化論壇在安徽蕪湖召開。本屆論壇期間,同步舉辦第十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并發布了“最江南”長三角鄉村文化傳承保護典型案例。
江南文化是江南地域文化的總和,同樣的文化元素有著多樣的文化表達,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影響而不斷形成新的文化形態。長三角江南文化論壇自2019年創辦以來,每年由滬蘇浙皖各省市社科聯輪流承辦,一直致力于整合江南文化學術資源、聚合江南文化研究力量、深化江南文化務實合作,并在溯尋江南文化之源,梳理江南文化之脈,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等一系列問題上取得初步成效,已成為長三角江南文化研究交流思想、凝聚共識、促進合作、發布成果的重要學術平臺。本次論壇由安徽省社科聯承辦,安師大社科聯和蕪湖市社科聯協辦。
作為本屆論壇的東道主,安徽文化特別是徽州文化、桐城派文化、皖派學術,因其自身優勢對江南文化形成較大的影響和輻射,成為江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安徽致力于推進徽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等區域文化研究,深入系統梳理安徽文化基因與江南文化基因的匯合融通之處,不斷增進理解、擴大認同,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安徽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洪永平介紹,八百里皖江黃金水道,是安徽與滬蘇浙聯系最為緊密的區域。今天,同步召開的第十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正是為積極促進皖江文化等安徽區域文化與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的融合發展。
經長三角三省一市社科聯“江南文化論壇”組委會審定,60個村落入選第二批“最江南”長三角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典型案例,其中安徽的15個村落入選。包括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永豐鄉永豐村(嶺下村)、徽州區巖寺鎮虹光村、歙縣深渡鎮鳳池村、歙縣徽城鎮大梅口村、黟縣宏村鎮雉山村、休寧縣溪口鎮祖源村,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廣德市四合鄉宏霞村,池州市青陽縣陵陽鎮所村、貴池區里山街道元四村(梨村)、貴池區墩上街道羅城村(諸湖村),馬鞍山市當涂縣七房村,蕪湖市六郎鎮官巷村以及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江村等。
接下來,三省一市社科聯還將繼續圍繞做好系統性挖掘、做好時代化闡釋、做好全方位協同、做好數字化賦能、做好品牌化應用5個方面,進一步厘清江南文化的歷史脈絡和發展現狀,明確新時代江南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價值意義,激活江南文化的當代生命力和創造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以文化為紐帶,互聯互通、融合創新、一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