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美国av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譜寫新時代安徽教育援疆的“邊塞曲”

時間:2022-06-30

仲夏六月,萬物勃發,在2021年建成的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的安徽實驗學校里,桃李園綠樹成蔭,去年安徽援疆教師和當地學生共同種下的一棵棵樹苗正在茁壯成長。

在科克鐵熱克鄉第一中心小學的中族共同體專題教室里,學生們使用著由安徽援疆指揮部購置的班班通設備,在老師和智慧教材的指導下,用標準的國語朗讀一首首古詩詞。

在桑株鎮第三中心小學,安徽援疆教師穿越沙漠戈壁,驅車一個多小時來上一堂公開課,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當地老師,為的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育隊伍。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援疆指揮部緊緊圍繞“真情援疆、科學援疆、高效援疆”,以振興邊疆教育為己任,硬件軟件并舉、“輸血”“造血”齊抓,共實施教育援疆項目91個,總投資近10億元,受益群眾約30萬人,用智慧和真情譜寫出新時代的“邊塞曲”,使受援地各族群眾實實在在地分享到教育援疆的豐碩成果。

上好一堂思政課厚植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校園思政課程涉及到教育的根本問題,更關乎邊疆安定團結。安徽省教育廳邀請皮山縣整體加入安徽省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中心,常態化開展各類教學、研討等活動,切實提高皮山縣中小學教師思政課政治素質和教學能力,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今年5月,蚌埠市龍子湖實驗學校黨支部、青年教工團支部與新疆皮山縣固瑪鎮第一中心小學、新元實驗小學共四個會場開展“云端”黨課,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著力培養“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的好老師。“為了做好思政課的幫扶工作,蚌埠市教育部門特地邀請了大學教授和知名教育專家進行線上、線下授課培訓,就‘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相關工作方案進行了交流、研討,確保了幫扶工作的順利推進。”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長段元麗介紹說。蚌埠市還面向皮山縣開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云端金課”,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助力課程開發及教研,共促兩地教育共同發展。

安徽實驗學校的艾麗菲熱·艾爾肯老師是安徽省首批新疆赴內地高中班學生,就讀于當涂二中,當時的班主任陶老師正是一名思政教師。大學畢業后,艾麗菲熱回到家鄉學校,繼承陶老師的衣缽,同樣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用自己在安徽學習的親身經歷,給孩子們講述了外面世界的遼闊,并通過多媒體電子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了祖國的美好河山和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不僅幫他們開闊了眼界,更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思政教育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每周一早上安徽實驗學校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全校6000多名師生共唱國歌并進行公民宣誓,“我是中國人”的觀念深植于每位孩子的心中。“現在只要國歌響起,在學校每個角落,老師和學生都會自覺放下手上的工作,面向國旗方向肅立行禮,用實際行動體現對祖國的熱愛。”學校副校長孫金乙告訴記者。

對標一流這所南疆最美學校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

“這所實驗學校可容納7000多名師生,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僅是在皮山縣,在整個南疆都是最好的,即便放在安徽省也是不遑多讓的。”站在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的大門口,孫金乙自豪地說。

十多幢高大教學樓,兩個標準操場,國內領先的教育信息化設備,172個班級都配有教學一體機、備授課一體化智能教學系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室、VR思政教室、AI科創教室,走在實驗學校里,隨處可以感受到現代化教學的氛圍。

2021年,這所占地面積4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荒涼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安徽省援疆指揮部教育衛生組組長、和田地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家松介紹,實驗學校是由皮山縣5所鄉鎮薄弱初中和一所鄉村小學整合而來,為的是進一步推進皮山教育公平與優質發展。“我們的目標是要把這所學校打造成引領皮山、南疆一流、全疆知名的品牌學校。”馬家松說。

加大提升受援地教育硬件設施水平,體現城鄉教育均衡,安徽援疆在這方面始終不吝投入。

“雙語”基礎能力建設項目、職業高中建設項目、普通高中建設補助項目、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改造項目、職業高中實訓基地二期工程建設項目……2012年以來,安徽援疆指揮部共投資4.809億元實施基建類項目11個,全縣公辦學校由2016年的153所增長到目前的261所,城鄉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充,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認定。

藍色軟膠地板,五彩繽紛的墻壁,教室里傳來朗朗歌聲,皮山縣合肥幼兒園充滿了生動活潑的氣息,周邊居民紛紛將子女送進這里,讓自家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安徽一樣的高質量學前教育。目前安徽16個地市都已在皮山縣援建了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幼兒園,教育援疆的成果,如汩汩清泉,浸潤到每名邊疆兒童的心中。

智慧教育幫邊疆孩子們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想和亞平老師說,我們給她送的神秘禮物,她收到了嗎?2021年12月9日,在皮山縣喬達鄉中心小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室”里,四年級學生伊麗姆努爾與央視天空課堂連線,使用流利的國家通用語言,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智慧教育,百年大計。皮山縣最大的短板在教育,缺師少教現象十分普遍,安徽援疆指揮部立足實際,從2020年開始投資9000多萬元設立了皮山縣智慧教育項目,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在皮山縣26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推進智慧教育,著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和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資源兩大工程,打造智慧教育皮山模式。

在科克鐵熱克鄉第一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室”里上語文課,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臺平板電腦,學生們戴著耳機聽老師授課。校長艾則孜·阿不力克木告訴記者,在安徽援疆指揮部的幫助下,學校設置了專題教室,配備了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孩子們跟著系統一起聽標準語音朗讀,學字的結構、筆順,做認識字詞的各種互動小游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大了。”安徽省在皮山縣還專門援建起了“皮山縣普通話測試點”,開發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APP,全縣5000多名教師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參加普通話測試,極大提升了師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

將智慧教育作為抓手,帶動皮山縣教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2年多來,這項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地教師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通過率提升8%,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標準、流利、高效地授課;小學生口語能力人均得分提升14.72分,學生普遍能聽懂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書寫能力人均分數提升23.75分,基本掌握義務教育學段要求的字詞正確書寫方法;學前兒童口語能力測試得分率提升19.74%,幼兒普遍能進行正確的表達與交流,全面提升師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

如今,智慧教育的種子在皮山縣每所學校扎根發芽,幫助邊疆的孩子們茁壯成長為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才。

十年接續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育隊伍

提高受援地教育水平,光有硬件投入還不夠,還得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

6月的一天,安徽實驗學校援疆教師鄧淑芬和呂文麗老師顧不得吃早飯就乘車出發,穿越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趕往距縣城80多公里之外的桑株鎮第三中心小學去給那里的孩子上一堂公開課。安徽實驗學校教研室主任楊家貴告訴記者,這是安徽援疆教師開展的“送教送培”活動,安徽援疆指揮部有計劃選派優秀教師前往皮山縣基層學校上公開課和開展教研活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傳遞給當地老師。

生動的講解,時不時穿插與學生的互動,鄧老師的授課方式讓當地學校老師大開眼界,收獲滿滿。“安徽老師講課目的性很強,非常見功力,讓我受益匪淺。”聽完課后,桑株鎮第三中心小學老師武倩由衷地感慨到。

助推皮山縣教師隊伍建設,以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2010年,安徽省率先啟動教育援疆工程,選派首批優秀教師隊伍赴皮山縣開展支教工作。十多年來,安徽不斷加大支教教師選派力度,實施了萬名教師支教及培訓項目、大學生實習支教項目、組團式援疆等項目。

2021年,來自安徽淮南的宗友蘭老師剛到安徽實驗學校,接手了成績最差的一個班級。在她的精心培育下,短短一個學期,班上的英語成績突飛猛進,躍居學校上游。不僅如此,她還與熱娜古麗老師結成了師徒,每天言傳身教,手把手地教徒弟如何當好一名班主任。從陌生到熟悉到相知,一年下來,宗友蘭不僅贏得了班上孩子們的愛戴,更讓熱娜古麗欽佩不已,學期結束,兩人已情同姐妹,臨別前一個大大的擁抱,見證了皖疆兩地教師的深情厚誼。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安徽和皮山兩地老師“云課堂”隔空授課,全省近100所中小學幼兒園和皮山縣學校簽訂對口幫扶協議…… 在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師的接續努力下,皮山縣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進步,今年高考,預計本科達線率將接近20%,專科達線率超過94%,實現皮山縣教育教學質量質的飛躍。

春風化雨,潤物育人,作為安徽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援疆在一批又一批工作隊員的接續努力下已開花結出碩果,一副新時代皮山教育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0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石家庄市| 刚察县| 潼南县| 康定县| 施秉县| 乌拉特后旗| 白水县| 蕲春县| 祁门县| 珠海市| 德保县| 通化县| 扎囊县| 汉源县| 邯郸市| 饶河县| 阳泉市| 休宁县| 东宁县| 图片| 高平市| 威宁| 尼玛县| 沁阳市| 东明县| 历史| 新竹县| 宝应县| 新宁县| 昭通市| 农安县| 镇赉县| 本溪市| 太和县| 蓬安县| 航空| 桓台县| 嘉鱼县| 东乌珠穆沁旗|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