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美国av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首頁大圖切換

“硬核”安徽

  作者:胡磊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1-11-18
在制造強省新賽道上,誰會是下一個領跑者?

今天的安徽,真“硬核”!

一位區域經濟專家說,安徽制造業的發展,改變了對一個后發省份的認知。

一位投資人說,安徽超前布局的新興產業,讓人嗅到了未來的氣息。

一位企業家說,在合肥,聽見了人工智能花開的聲音。

今天的安徽制造,不僅有產業形象,更有硬核實力:工信部批復的“十四五”首批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安徽獨占2家;2020年,安徽制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增加值均超萬億元,首次躋身制造業十強。

在制造強省新賽道上,誰會是下一個領跑者?

如今,有一個新晉“種子選手”,是安徽!

“硬核”安徽

“進擊的安徽”

357.7億人次!

這是自開播以來,截至2021年10月,“精品安徽、皖美制造”在央視平臺上的總瀏覽人次。

為什么吸引人?

一篇由專業證券機構發布的名為《進擊的安徽》調研報告,為尋找答案提供了注腳。該報告詳細梳理了安徽在先進制造業上的布局,“硬核”表現讓人吃驚。

安徽在新型顯示、芯片、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先進制造業領域,以及未來產業量子通信上“埋頭干大事”,樹立起了一系列“高光”的產業地標:

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的科大訊飛,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第一的華米科技,撬動全球存儲器市場格局的長鑫,自主造車新勢力的標桿品牌蔚來,合肥高新區的“量子大道”……

這些現象級產業地標,共同構筑起安徽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大省的產業形象。

“硬核”安徽

外界有評論說,安徽越來越像一個經濟大省的樣子,在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中“唱起主角”。在以前,這些都是沿海經濟先發省市在做的事。

“十三五”以來,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居全國第3位,長三角第1位。硬核制造,帶動的是安徽經濟整體提升,能級之變前所未有,2021年經濟總量將突破4萬億元,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后”邁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臺階。

正因為產業“加速跑”,一位多次深入安徽調研的長三角區域經濟專家感慨道,安徽制造業的發展,刷新了對一個后發省份的認知。

經濟數據很硬,但推動發展的政策卻是“軟硬結合”的新打法。

一套組合拳

說起安徽今天制造業的硬核表現,就不能不提先后兩次召開的“萬人大會”。

第一次是2017年5月。安徽召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制造強省建設“萬人大會”,會議以視頻形式開到了鄉鎮一級。安徽是全國首個召開制造強省大會的省份。

第二次是2021年4月,安徽召開優秀民營企業家和優秀民營企業表彰暨推進“十四五”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萬人大會,安徽出臺了“民營經濟25條”,也是在全國省級層面第一個出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意見的省份。

其實早在2017年的制造強省大會上,就發布了以“制造業十條”為代表的一攬子政策。從那時開始,“十三五”以來,安徽圍繞推動制造業發展,形成了一整套政策組合拳,從新型顯示到集成電路,從新能源汽車到人工智能,再到智能機器人等,每一條都打在產業發展的靶心上。

安徽作為后發型省份,制造業能有今天的硬核表現,政策體系是一個關鍵驅動力。

在安徽“一主兩翼”的政策引導體系中,資金投入是關鍵。據測算,2017-2020年,安徽省級累計投入財政資金94.6億元,帶動市縣財政投入151億元、社會投資超1.15萬億元,對社會資本撬動達到1:47。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安徽制造業營商環境排名居全國第7位,其中“政策”項排名居全國第2位。

我們今天看到的安徽主導產業,探究其發展,都能找到一條政策推動的連續過程。

作為現代工業產業鏈最長,帶動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汽車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了安徽決策者的視野。

面對百億投資,安徽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按照“富規劃、窮建設”“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滾動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產業根基。

如今,安徽汽車產量達到百萬量級,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十分之一。邁入智能網聯時代,當很多地區還在尋找突破口時,安徽依托優勢搶抓風口,打造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強磁場”,第一個確立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之都”。

“硬核”安徽

在安徽制造業的政策體系中,除了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還有一個常被人提起的做法,就是“鏈長制”,安徽推動制造業產業鏈的一系列措施,真正是“有為政府讓有效市場更有效”。

做“鏈”的秘訣

在安徽,圍繞一個產業鏈建立一個工作專班,已在全省逐步推開。在省級層面,十大新興產業分別由省“四套班子”領導牽頭一個產業,由省領導頂格推進,統籌固鏈、強鏈、延鏈、補鏈的各項工作。

實際上,安徽制造業的產業鏈蝶變,值得特別關注。從一粒砂子到整機,從一個聲音到產業生態圈,堪稱近年來安徽做鏈的“教科書式模板”。江西日報撰文解碼安徽發展時認為,秘訣就是做好產業鏈。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安徽就成為“輕工大省”,經過十多年努力,合肥白色家電產量超過青島、順德,躍居全國第一,引起周邊省份強烈關注。在湖北省“兩會”上,時任湖北省委主要領導發問,“現在全國的白色家電中心不在武漢,也不在北上廣深,而是在合肥,為什么?”曾登上了媒體頭條。

但不可否認的是,家電產業卻面臨“缺屏少芯”的瓶頸,京東方“一塊屏幕”的落戶,如同一顆石子落入水中,激起了產業裂變的沖擊波。

經過連續十多年的打造,合肥新型顯示形成了“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的產業鏈條,通過“龍頭+配套”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

沿著顯示屏產業鏈不斷延伸,也帶動了安徽芯片產業的無中生有。“屏-芯-端”合力,構成了國內產業鏈條最完整、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地,代表中國參與全球顯示面板產業競爭,推動合肥建設“新型顯示之都”。

“硬核”安徽

合肥京東方

做鏈,除了政府的支持,更要有一批耐得住“沉默長跑”的企業家。

20多年前,中科大博士劉慶峰堅持留在合肥做語音技術研究,拒絕了微軟研究院的獎學金;20年后,微軟少了一個工程師,而中國多了一個尖端的人工智能平臺。

在線上線下1200多萬人參加的1024開發者大會上,劉慶峰飽含深情地說:“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含苞待放;只有經歷一個又一個寒冬,才能持續地怒放。在合肥,我們聽見了人工智能花開的聲音。”

“硬核”安徽

如今,這個聲音越來越響亮,在中國聲谷的產業生態圈上,已匯聚超過千家企業,年總產值達1000億元。

“安徽就像一名擅長長線布局的操盤手,認準的事,沒有瞻前顧后,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屆接著一屆干。”

“跳下水與企業一起游泳”

“押寶”京東方、千億資金“投注”長鑫存儲、“接盤”蔚來汽車,對于發生在安徽的這些經典“戰例”,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屢屢刷屏,不需再過多贅述。

如果透過一連串在外界看來的“神操作”,背后的實質是安徽在產業發展上的打法、手法、步法都在改變,特別是圍繞資本助力的操盤。

具體來說,不管是合肥,還是滁州、六安的多個項目,以及省級層面的產業投資,都是圍繞“有沒有錢投”“跟不跟投”“會不會投”“能不能投”“敢不敢投”等問題展開。

其中,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就是“政府跳下水與企業一起游泳”。

對于制造業尤其是新興產業來說,初期往往會面臨方向不明確,缺乏資金等問題的困擾,這時,政府創新型的支持,給了企業極大的信心。

2019年,蔚來汽車遭遇極限壓力測試,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刻,合肥市政府伸出援手,注資70億,同時聯合6家銀行授信超百億。在雙方簽約儀式上,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深有感慨地說,“合肥雪中送炭,讓蔚來走出了ICU,恢復了健康!”

蔚來汽車將生產基地落在了合肥,不僅僅只是一筆可觀的投資收益,更大意義在于帶動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事實上,合肥市政府在產投中掙的錢,都像滾雪球一樣,用于滿足后續制造業滾動發展的需求。

“硬核”安徽

政府的產業投資,在外界看來是一種魄力,其實更值得探究的是運作的體制機制。以合肥為例,做強國資平臺—快速反應—詳細盡職調查—果斷作出決策—注入引導資金—社會資本跟進—政府資金適時退出—再投入新項目,這一整套流程再造后的工作機制,才是更深層的獨家秘笈。

實質上,這也是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用平臺的思維成事。今年6月開始,安徽啟動“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提升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運好資本的意識和能力。

在這里,嗅到未來的氣息

今天的安徽,制造業不僅有數量,更已形成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標志性產品。

一個數字常被人津津樂道:全球每銷售8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來自“安徽制造”。2020年,聯寶集團營收破千億,不僅創造了企業自身發展的“合肥速度”,同時也支撐了安徽電子信息產業的崛起。

安徽規劃的十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排在第一位,在“十四五”時期有望成為安徽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樹立安徽產業形象提升的“門戶擔當”。

“打造量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對未來產業部署中的這句話,引起了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共同關注。

“硬核”安徽

生物制造、先進核能、下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新型顯示、6G網絡技術、深空探測、類腦科學、質子醫療裝備等制造業的前沿產業,都已經列入了安徽制造業的發展名錄中,有的將要打造成“國之重器”!

正是因為對前沿產業的規劃,讓一位來安徽考察的投資人說,安徽在新興產業上的超前布局,讓人嗅到了未來的氣息。

由此產生的裂變倍增效應,不僅是產業本身,更是安徽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信心和底氣。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首次提出穩定制造業比重,圍繞30%的比重線,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多個經濟大省都已發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穩定提升制造業比重,實現從制造大省到制造強省的跨越。

在這個賽道上,“誰是下一個領跑者?”

如今,安徽也是制造強省賽場上的“種子選手”之一。

從安徽制造強省本身來看,一方面是安徽在制造業發展上積累的硬核實力;另一方面,“科創+產業”是安徽的一張底牌。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改變制造業結構,安徽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以合肥為代表的自主創新示范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在全國城市中保持領先水平。安徽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概括說:“安徽做強制造業,要用好科創的關鍵變量,變成制造業的最大增量。”

工業互聯網、數字賦能,在為安徽制造業發展裝上一顆澎湃的“數字芯”。2020年,安徽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目前,以合力為代表的皖企登云,以奇瑞汽車、海螺集團卡奧斯平臺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已經在智能化、數字化上取得扎實成效。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是安徽制造業發展的必選項,是“十四五”安徽必須抓住的重要風口,必須搶占的關鍵賽道。

從安徽開放發展來看,長三角一體化讓安徽制造業可以借勢登高、借船出海,嵌入全球產業鏈。作為長三角的“新進生”“上進生”,安徽是產業轉移綜合效益最高的“優勢區”。安徽主動參與長三角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分工合作,可以做強制造業長板,有力增強安徽制造業的話語權。

開放也是增強制造業韌性的必由之路,2018年以來,安徽已舉辦三屆世界制造業大會,集中簽約項目1752個,投資總額1.8萬億元。

再從最具活力的創新人才來看,安徽制造業生態圈的強磁場,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項目,更有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匯入。“哈佛八劍客”集體落戶合肥,一度刷屏朋友圈。如今,更多年輕人用腳投票,選擇了安徽作為人生奮斗的舞臺。

“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省會合肥近十年新增人口191萬人,成為近十年來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間,安徽的人口流入達到了48萬人,全國排名第五。

面對變化,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安徽人飽含深情地說,家鄉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在外的游子要適時的“告別異鄉、回歸故鄉”,共謀共創發展的新篇章。

這句話說出了千萬在外安徽人的心里話,也說出了安徽產業形象、區域形象和人文形象的改變:今天的安徽形象更加光彩,今天的安徽人民更加自信。

這就是硬核制造帶來的安徽硬核改變。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改變,2018年,世界制造業大會會址落戶安徽合肥。一天后,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將再度盛大啟幕,成為安徽制造最好的“代言”。

(指導:張道剛、王運寶)

3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保市| 克拉玛依市| 阿荣旗| 濉溪县| 贵州省| 通山县| 兴城市| 定结县| 和硕县| 田林县| 保定市| 濮阳县| 临邑县| 延川县| 霸州市| 凤冈县| 大丰市| 荃湾区| 安远县| 桦甸市| 湘潭县| 长宁县| 阳新县| 阿瓦提县| 德州市| 宜兰县| 洛川县| 邵阳市| 烟台市| 龙口市| 新竹市| 巩义市| 南川市| 金川县| 涟水县| 平乐县| 乐东| 横峰县| 新丰县| 德令哈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