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美国av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2021地方經濟“三季報”出爐

  作者:胡磊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1-10-29

榜單揭曉,誰的表現更亮眼?

截至10月28日,除西藏外,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10天前的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速5.2%。

“十四五”開局之年,從已公布的前三季度省級經濟數據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蘇大強”猛追“粵老大”,安徽挺進前十!2021地方經濟“三季報”有看點

8省市增長超10%,19省份兩年平均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以來,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經濟持續恢復,但整體表現差異明顯。

從經濟增速來看,已公布數據的30個省份中,11個?。▍^、市)跑贏或追平全國9.8%的增速。增速最高的是湖北(18.7%),其次是海南(12.8%),再次是北京(10.7%),超過10%的還有浙江(10.6%),山西(10.5%),江蘇(10.2%),安徽(10.2%),江西(10.2%),共有8個省份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兩年平均增速看,19個省份超過同期全國5.2%的平均水平。其中海南(6.8%)、浙江(6.4%)、江蘇(6.3%)、安徽(6.3%)、江西(6.3%)排名前五位。

從經濟總量看,15個省份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其中,廣東、江蘇攜手突破8萬億元,牢牢站穩狀元、榜眼之位。山東、浙江、河南分別達到6萬億元、5萬億元和4萬億元量級,躋身經濟總量前五強。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及上海為3萬億元量級。北京、河北、江西和陜西處在2萬億元量級。

從發展態勢看,前五名一如既往的穩定,而集中了6名成員的3萬億元梯隊比拼最為激烈,特別是福建、湖北、湖南、安徽四個省份。在總量上,差距都在1000億左右,處于進一步向前、退一步落后的“超級卡位賽”態勢。在動力上,頭部城市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居于重要位置,如武漢、長沙、合肥對省域經濟帶動作用明顯。未來四省的比拼,很大程度取決于頭部城市的比拼,以及能否在省內進一步形成多個副中心增長極。福建正是由于福州、泉州、廈門對全省的共同支撐作用,近年來增長強勁,位次不斷遞增。而湖北、湖南、安徽目前仍是省會城市單中心結構。

在超過2萬億元的15個省份中,江西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值得關注。被外界稱為“中國最沒存在感省份”的江西,已呈現起跳之勢,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與江蘇安徽并列第六。過去,江西常被拿來與安徽做比較,在華東六省一市和中部地區的位次同樣靠后,但隨著安徽近年來加速快跑,差距被不斷拉開,但江西一直在奮力追趕。隨著大南昌都市圈建設布局的一系列“強核行動”漸次展開,虛擬現實、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進入紅利期,未來江西前景可期。

粵蘇雙雄,廣東贏在總量,江蘇勝在增量

過去的兩年里,廣東和江蘇經濟總量先后邁入10萬億大關,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里程碑。如果將各省份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做比較,2020年,廣東省達到110760.94億元,全球排名11位,將進一步逼近今年剛剛被認定為發達經濟體的韓國,邁向全球前10。

如果說有一個省份可以向廣東發起挑戰的話,那就是江蘇。自1989年江蘇經濟總量被廣東超過后,32年來,江蘇一直緊緊追趕廣東的步伐,盡管中間的差距不斷變化,但始終保持齊頭并進的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憑借10.2%的增速、11086.9億元的增量,大幅縮小了與廣東的距離,兩者之間的差距已從去年同期的4588.27億元,進一步縮小至3114.16億元。

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江蘇和廣東分別為6.3%、5.1%,廣東未跑贏5.2%的全國平均水平,江蘇則位居全國前列,僅次于海南(6.8%)和浙江(6.3%)。

工業經濟是江蘇追趕廣東的底氣,在工業總量和增速上都實現了趕超。前三季度,江蘇、廣東工業增加值分別為37300.6億元、34684.45億元,增速分別為12.5%、11.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7.1%、5.0%。不僅如此,江蘇、廣東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5.8%、12.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9.5%、5.2%。

前三季度,江蘇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6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達90%。十大重點行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率達75.7%,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個百分點,是支撐江蘇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江蘇新舊動能轉換有序推進。前三季度,江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7%、19.4%,明顯高于其他行業板塊;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3.1%、13.2%,分別高出規模以上工業3.6個、3.7個百分點。

可以預見,粵蘇雙雄爭霸,還將是區域經濟中的熱點話題。

浙江領跑長三角,蘇浙皖增速同步超10%

盡管江蘇在加速趕超廣東,但在長三角地區,江蘇的增長速度較浙江仍遜色一籌。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對于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為突出,但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十分亮眼,以10.6%的增速居長三角三省一市首位。

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體現了地區經濟的運行質量,前三季度,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26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同樣在長三角排名第一,總量僅次于江蘇的7811.4億元,彰顯出浙江經濟的巨大潛能。

從細分數據來看,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對浙江前三季度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前三季度,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6%,兩年平均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7.7%,兩年平均增長10.0%,增加值占比69.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人工智能、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2%、22.4%、20.3%、20.2%和18.9%,增速均遠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前三季度經濟總量為30866.73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與全國水平持平。疫情之下,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強,而上海第三產業的比重較高,受疫情因素影響較大,未來需進一步提升自身經濟發展的韌性。

站在上海,放大視域來看,還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那就是上海正面臨北京的緊追。前三季度,北京無論經濟增速和增量上都領先上海,如果第四季度北京能保持當下勢頭,有望進一步和上海拉近差距。前三季度,北京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7%,背后最大的貢獻者當屬生物醫藥行業。作為疫苗供應商的國藥、科興等企業均位于北京。疫情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催化效應,將推動北京不斷逼近上海。盡管北京近年來一直在剝離經濟功能,但上海與北京這兩座最大城市之間的經濟較量,還將持續。

安徽沖刺全國第一方陣

正式“入長”后,安徽在全國位次連續上升,備受矚目。2020年前三季度,安徽反超上海沖進前十,但在第四季度,上海又反超回來。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將領先優勢擴大到1008億元,第10名的位置更加鞏固,大概率將保持到全年。

當前安徽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盡管處在前十“守門員”的位置,但前三季度,安徽經濟增量超過前十強中的河南、四川、湖南、福建四個省份。

制造業是安徽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前三季度,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兩年平均增長8.5%。一方面,制造業新動能持續釋放。前三季度,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5.1%,比全部工業高21.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9%,比全部工業高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有色金屬、化工產品、能源價格大幅提升影響,前三季度安徽周期性行業集體爆發,一定程度也推動了經濟增長的加速。

安徽的經濟崛起,將改變區域經濟格局。目前,排名第9位的是湖南。從經濟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經濟總量僅低于湖南1300多億元,但安徽的經濟增量達到4206.7億元,超出湖南854.72億元。

“十四五”時期,安徽進位的基礎越來越堅實。

從產業體系看,“十四五”期間,安徽將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當前,安徽集聚了京東方、長鑫存儲、科大訊飛、蔚來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這些企業與在皖的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支撐起安徽新興工業大省。

從區位來看,安徽加入“長三角俱樂部”后,在一體化發展中可以借力滬蘇浙的高能級資源要素。合肥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夠享受更多政策紅利。

作為后起之秀,安徽經濟總量今年將突破4萬億元,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后”邁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但在發展態勢上,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只是安徽一個新的起點,對比第一方陣的經濟強省,安徽還存在綜合實力不強、發展不夠平衡、民生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特別是長三角省份的這個“身份”,更讓安徽多了“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現實緊迫感。

長三角區域是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21年以來,安徽在總量和增速上與蘇浙均有差距,加快發展必須拉高標桿、揚長補短,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地,挺起安徽制造業大省的脊梁!

32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蓝田县| 吐鲁番市| 封开县| 巫溪县| 会理县| 霍林郭勒市| 房产| 雷州市| 竹北市| 安塞县| 炉霍县| 藁城市| 中卫市| 湖口县| 怀集县| 满城县| 无棣县| 南投市| 津南区| 临沂市| 图木舒克市| 电白县| 剑川县| 齐齐哈尔市| 咸宁市| 沁源县| 海南省| 耿马| 朝阳区| 浙江省| 抚州市| 安庆市| 金华市| 岳西县| 鹤山市| 噶尔县| 江都市| 丽水市| 黄平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