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一張榜單讓杭州再一次驚艷眾人。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發布的《2021中國內地省市資本市場實力榜》系列榜單中,作為新一線城市,杭州在該榜單的省會城市資本市場實力榜中拔得頭籌,超越一線城市廣州,領跑省會城市。
這并不是第一次,2020年底,在該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中,杭州異軍突起,讓第一方陣座次重排,“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成中國新四大金融中心。
在更早時的2017年,杭州在上市公司實力競爭中,無論是數量還是市值規模均列全國第4位,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僅2017年一年,杭州新增上市公司就有28家,一躍成為新股培育“第三城”,超過北京,僅次于上海和深圳。
截至2021年7月,杭州一共孕育了179家A股上市公司。這座溫婉的城市,是以何種強勁之勢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績優股”?
從“雛鷹”到“鳳凰”
7月8日,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短短十天,前有稅友股份、杭州熱電,后有宏華數科,成功上市的鑼聲持續回響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內。至此,今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新增上市公司7家,累計培育上市公司達60家,位居浙江省首位,成為浙江“資本第一區”。
“上市”已漸成地區經濟風向標。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代表了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擁有“資本第一區”的杭州,靠什么闖進資本市場?
從產業政策發展來看,杭州推動“塊狀經濟”向“塔式經濟”嬗變。“塊狀經濟”的崛起是浙江經濟一個顯著亮點,獨具特色的塊狀經濟包容并蓄,構成了浙江民營經濟的宏大版圖。隨著行業變革,“塊狀經濟”走到了提質增效的十字路口,從大變強成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浙江適時推出“鳳凰計劃”,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旨在培育數以百計的行業龍頭企業和數以千計的骨干企業,全面振興實體經濟。針對優勢企業較多,但企業總體偏小的事實,“鳳凰計劃”通過引導企業上市推動并購重組,以龍頭企業形成產業優勢,助推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
修得文武藝,賣于新東家。通過整合,做大做強再上市,成為杭州企業擁抱資本的路徑。如何推動“雛鷹”企業成長,“雄鷹”企業壯大、更多企業成為“金鳳凰”?
“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方面要企業有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政府有強有力的推動意識,雙方聯動,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的活力。”浙江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執行院長、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學術委主任金雪軍對資本市場發展要素分析道,“在政府和企業有了資本意識的基礎上,還要有整個市場的合力,要有要素供應環境,通過各方面的推動,才能更好地與資本市場對接。”
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三全”策略則是政府、企業、市場凝聚三者合力的方法論。從2018年開始,杭州高新區(濱江)企業上市培訓基地“開班”,講師來自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以及數十家“最懂資本規則”的中介機構,學員則是來自高新區(濱江)的42家上市后備企業。同時,高新區(濱江)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培訓經費,助力擬上市企業“提速超車”,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
在全鏈條加大企業股改扶持培育力度方面,浙江省以及杭州市通過省市縣聯動,建立企業股改上市培育清單,開辟綠色通道,“一事一議”及時協調解決企業改制和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完善企業股改上市扶持政策,充分調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資源,降低企業改制成本。另一方面,鼓勵企業靈活運用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公司債、資產證券化等多種直接融資工具,改善融資結構。
“高新區(濱江)每年安排不低于15%的財政支出設立產業扶持資金,對企業研發投入按20%比例予以資金補助。還在政府層面建立了1000萬元的擔保風險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解決企業研發階段的資金困難。”杭州高新區(濱江)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鼓勵企業直接融資,計劃支持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發行綠色債、雙創債等。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產業和企業發展階段,采取差異化培育政策,‘精準滴灌’服務企業,助力企業完成從‘初創、雛鷹、瞪羚、鯤鵬’到上市的蝶變壯大。”
在全周期推動具有活力、功能健全、規范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杭州著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后備軍”。6月25日公示的《杭州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公示稿)》中提出,鼓勵企業完成改制并設立股份公司,建設擬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培育系統,持續構建分層次的后備企業上市梯隊。
政府做好服務,為初創企業解決后顧之憂,為成熟企業上市保駕護航,并通過各級聯動,全鏈條培育企業發展,讓企業接受市場的檢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并購重組,一個“小政府、大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循環體系逐漸形成,為杭州闖進資本市場并大放異彩提供了有力武器。2021年僅7個月不到就有18家公司上市,杭州資本地圖不斷擴張。
“第一股”現象
7月29日,“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杭州峰會”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辦。杭州未來科技城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浙江省創新和產業發展高地,集聚了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數據顯示,未來科技城轄區上市公司達13家,新三板及地方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765家,阿里巴巴全球總部就位于城中。
“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以及海歸系是杭州乃至浙江的四大投資主力”,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高級經濟師明文彪認為,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產業生態圈,要以大帶小,從而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集群,“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后,一大批‘阿里系’的員工在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之后,紛紛辭職創業做起了互聯網。資本市場上,紅杉資本、B12粒子基金、天使灣等投資機構正在推動杭州數字產業的飛速發展,從而也衍生出杭州的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電子商務等服務業的飛速崛起,這就是集群效應。”
從顯性成效來看,杭州一共擁有A股上市公司179家,產業優勢已經充分映射到資本市場,占比最高的行業為機械設備行業。同時,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生物制藥等,也是出現頻率較高的產業領域,充分體現了杭州在“數字經濟+新制造”雙核驅動下的整體發展格局。
在上市公司實力方面,杭州的上市公司總資產、凈資產規模、凈利潤規模都位列所有省會城市前五名,2020年上市公司營收占GDP比重高達118%。而在市值上,杭州除了阿里巴巴以外,還擁有海康威視等四家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而這些則是引領杭州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關鍵力量。
如果說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變化,折射的是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本活躍度的差異,那么上市公司行業類型與分布,則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底氣與根基。
從杭州上市公司的性質可以看出杭州鮮明的區域產業特質。杭州A股公司中,民企多達131多家,占比達到73.6%,民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主要力量。“杭州的產業結構依然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特點在于其產業的鏈式發展優勢顯著,形成了一個鏈狀發展格局。”明文彪對《決策》分析說,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依然可能是杭州未來產業發展的藍海,“在一個產業鏈協同分工的格局里,只要產業鏈上的企業上市了,隨著產值的提升,規模的壯大,為它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自然而然也就生長起來了。”
除了民營經濟,在數字經濟領域,杭州的上市企業同樣擁有絕對優勢,“數據智能第一股”每日互動、“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云集、“全球區塊鏈第一股”嘉楠科技等行業“第一股”都來自杭州。隨著多個國家級開發區在杭州設立,杭州圍繞信息技術、物聯網、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核心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能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領軍企業。
打造“數字第一城”是杭州新的發展定位,新興產業具有發展周期短的產業特性,如何抓住機遇?
首先,在于杭州市政府強烈的開放意識。2013年至今,杭州通過4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刀闊斧地將企業的投資審批權限進行最大限度的縮減,在時間與成本上為上市企業提供最優的政策環境。在營商環境上,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講信用的貼身服務,為企業提供各種“保姆式”服務。
其次,在于杭州對人才的求賢若渴。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杭州的高校資源并不雄厚,但其人才凈流入和深圳旗鼓相當,每年有四五十萬人才快速涌進。近年來,隨著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等相繼落戶杭州,杭州將在新興產業領域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第三,在于杭州各方對創新能力的重視。據統計,杭州179家上市公司2020年在研發方面的平均投入達到1.96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達到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68家。“創新最根本的還是在產品和服務本身,而不是簡單的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要持續創新,加強科技投入。”明文彪說道。
有杭州“宇宙中心”之稱的未來科技城,正是一座以科技文化為主的高新興產業園區,其“人才+科技+資本”的創新金融發展路徑,將加快落實“鳳凰行動”升級版,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標杭州,學什么
在距離杭州高鐵兩個小時,同屬于長三角區域的安徽,正在經歷一場從思想到行動的資本市場建設的浪潮。2021年6月,安徽正式開啟全省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以改革的決心提升領導干部以及企業家運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為安徽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三地一區”提供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對標對表現發安徽資本市場的差距在于市場化程度低,多層次資本市場發育不足。安徽應該向杭州學什么?
首先,學的是市場的邏輯。政府從宏觀方面更大范圍接受企業,從而將選擇權交給社會資本,以推動民間資本的動員力度,讓市場發揮作用,這是杭州的“投資邏輯”。“在浙江,政府產業基金起到的是杠桿作用,這體現在資金投入以及對行業的選擇與認同兩個方面”,金雪軍分析浙江民營經濟發展中政府和企業的不同角色分工時說,“政府的產業基金能夠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并讓社會資本占比更高,從而推動社會資本對行業的自我選擇,投資的自我激勵,這在杭州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
其次,學的是資本意識。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省,資本市場一直保持著相當的活躍度,這與政府和企業的思想意識有直接聯系。政府方面,2017年,杭州響應浙江省的“鳳凰行動”,發布相關實施意見,計劃到2020年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235家,重點擬上市企業達到100家,各類掛牌企業合計達到2600家。對于企業上市和開展并購重組,杭州市政府都將給予財政獎勵,其中,資本市場項目再融資最高能獲得1000萬元的資助。次年,杭州一躍成為國內新股培育第三城。這體現了政府強有力的推動力與魄力。在企業方面,上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了整個資本市場的活躍。目前,杭州不僅擁有浙版傳媒、咸亨國際等15家申報主板的后備軍企業,同時還有螞蟻科技等14家申報科創板的后備軍企業。此外,萬事利絲綢、張小泉、果麥文化等16家申報創業板的后備軍企業,也在不斷地展現出自身的產業發展潛力。
最后,學的是包容的態度。如何推進上市公司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從而推動整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這是杭州資本市場建設的最終目的。人才無疑是關鍵一環。在《浙江省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鼓勵上市公司實施跨境并購,獲取海外高端技術、品牌和人才。2021年以來,杭州未來科技城以余杭區“翱翔計劃”為核心全面布局,圍繞“未來之星”百千萬人才引培計劃開展人才引育工作,著力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未來科技城累計引育36名院士、438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僅2021年上半年,就新增30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5名浙江省鯤鵬人才,杭州正以包容的姿態海納全球人才,讓人才成為杭州飛速發展的動能。
如今的杭州,乃至整個浙江,正在以先進的數字理念和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入融合,不斷放大數字賦能的乘數效應。在安徽,正在以開放引領“三地一區”建設,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用平臺的思維謀事,努力打造連通長三角資本市場與中部地區資本市場的平臺,營造完備的資本市場生態,一個更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徐徐鋪開。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