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篇《什么是合肥?》刷爆朋友圈。
文章節選了決策雜志記者夏自釗撰寫的《合肥創新4.0的演進軌跡》一文,將合肥的科技造城史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8年第11期《決策》雜志
今天,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將帶你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合肥,探尋一座城市的資本造城史。
合肥
“押寶”京東方、千億資金“投注”長鑫存儲、“接盤”蔚來汽車……對于這些合肥的經典“戰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這些“神操作”,不僅讓合肥賺得盆滿缽滿,更擦亮了“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的獨特產業地標。
但合肥的成功真的是“賭”出來的嗎?是合肥的運氣爆棚嗎?
當然不是。
合肥的“秘訣”,絕不是外界流傳的一句“最牛風投城市”那么簡單。
這背后,是一座城市善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結果。
01
“有沒有錢投”與“跟不跟投”
“就算砸鍋賣鐵,玩命也要把它干起來!”
合肥“砸鍋賣鐵”引進京東方,被譽為“國內最強風投”。
2008年,京東方舉步維艱時,合肥承諾拿出90億元資金,與京東方共同投資175億元,敲定了國內首條液晶面板6代線項目。
京東方6代線
彼時連財力雄厚的深圳都舉棋不定,合肥拿出幾乎占當時財政收入80%的資金,甚至被迫停建地鐵——如此“豪賭”京東方,也招致眾多質疑與非議。
但合肥沒有退卻。
據媒體公開報道,時任合肥市委主要領導力排眾議,悄然撤回或遭擱淺的項目報告,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由四套班子領導共同決策,最終敲定項目落戶。
可90億元的資金從哪里來?
合肥巧妙開創了地方政府資金引導、戰略投資者推動、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產業投資新路徑。
早在招引京東方之前,合肥就已在2006年6月組建了建投集團,勇擔戰新產業投資引領重任。
但建立國資平臺僅僅是第一步,剛成立的建投畢竟資金有限,如何撬動社會資本跟投,做到“錢能生錢”?這成為合肥市決策者破題的方向。
問題的關鍵是要解決“跟不跟投”。
合肥抓住了市場有利時機,進行定向增發,成功吸引了60億元社會資金投資項目。最終,合肥僅僅出資了30億元。
合肥市政府大樓
時至今日,資本招商早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手段,但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有沒有錢拿的出手”。
合肥成功的關鍵在于,運用資本的力量實現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雙方共贏。
現在,京東方在合肥的產業布局最完整,投資超過1000億元,擁有2萬多名員工、年產值400多億元……合肥的資本招商贏得了回報。
這種模式后續得到廣泛應用,并展現出強大生命力。京東方、維信諾、蔚來汽車等眾多重大項目都留下了建投的身影。
截至2020年12月,合肥建投合并資產總額近5000億元,成立以來已累計融資1500多億元。
與建投遙相呼應的便是合肥產投集團。
2015年3月,合肥產投集團成立,六年來的資產總額增至612億元,構建起全周期產投系基金群和生態體系,總規模突破68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600個。
以合肥產投旗下創投引導基金為例,其與華登國際、華芯投資、國投招商等眾多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10多支參股基金,通過創投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6倍多。
最為典型的便是長鑫項目。
合肥長鑫集成電路制造基地
以長鑫項目為核心,合肥產投與華登基金、兆易創新等合作,通過“產投系”基金群聚焦產業上下游投資,縱向打通產業鏈,聚焦全球優質資源,構建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發力建設“中國IC之都”。
長鑫項目,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完整技術、工藝和生產運營團隊的DRAM項目。該項目建設3座12英寸DRAM存儲器晶圓工廠,打造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存儲器芯片國產化生產基地。
2019年第一個DRAM存儲芯片實現量產,填補國內空白。長鑫集成電路制造基地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形成產值規模超2000億元,集聚上下游龍頭企業超200家,吸引各類人才超20萬人。
今天,合肥可以很有底氣地說,“多大的項目,都有錢拿得出手。”
02
“會不會投”與“能不能投”
放眼全國,比合肥“有錢”的城市多得多,為什么合肥能脫穎而出?
答案在于合肥建立了獨特的項目發現機制和專業調查模式,把握未來“致富”最好的時機和項目,解決了“會不會投”與“能不能投”的難題。
回過頭來看京東方,絕不是合肥的一場賭博。
當時,合肥早已把目光鎖定新型顯示產業,多次邀請國際國內行業專家進行論證,精挑細選項目。
合肥專門聘請了100多位企業家作為招商顧問,精準把握產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廣泛遴選項目并及時將諸多信息反饋給決策層,再由專業團隊判斷選定具體的投資項目。
可以說,京東方項目是合肥對產業方向精準把握,對新興產業深度分析之后的戰略決策。
此后,京東方案例在合肥招商引資工作中被廣泛推廣。
位于合肥經開區的蔚來汽車制造基地
特別是在引進蔚來汽車時,更是大放異彩。
引進蔚來前,合肥建立了多支專業隊伍開展同步調查,整個調查決策過程專業而細致,有效破解了兩大問題,能不能投和如何投。
而蔚來汽車發展的事實也證明,前期調查對項目引進和成功運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7日,蔚來官宣,第10萬臺量產車在合肥先進制造基地下線,這標志著蔚來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蔚來成功解鎖10萬輛目標,合肥汽車產業鏈也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葡萄串效應”,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迎來高光時刻。
在10多年實踐中,合肥還探索出獨特的招商模式。
合肥常年派出二三百支專業招商小分隊,緊盯產業、緊盯產業鏈、緊盯目標企業招商,培養了一大批懂產業、懂企業、懂技術、懂市場、懂政策,能與企業家和投資者對話、能與國內國際接軌的專業化招商隊伍。
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本書,便是《重點產業招商指南》。
在這本書里,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軟件、語音及人工智能等合肥市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都被梳理成篇,每一個產業的發展趨勢、產業政策、產業鏈情況、重點目標企業、招商對接平臺,都被清晰地以文字、表格、圖表等方式呈現,招哪些商、到哪些地方招商、以哪些企業為重點、通過什么方式招商,一目了然。
一些前來考察的招商人員,拿到《重點產業招商指南》后,更是拍案叫絕:“業務水平差距太大了!”
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合肥不斷上演著“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的生動局面。
這成為合肥的寶貴財富。
航拍合肥政務區(圖片來源于網絡)
03
“敢不敢投”與“要不要投”
從昔日的“小縣城”到邁進萬億俱樂部,2006年至今的15年間,合肥經濟全國排名從80位攀升至20位,被外界認為是“最勵志、逆襲最成功的城市”。
這一切,離不開合肥以大項目引領大投資,以大投資帶動大發展。這些年,合肥招引的大項目之多,令外界驚羨。
的確,合肥需要大項目,也需要大投資,但合肥是所有的大項目都敢投,都要投嗎?
并不是。合肥是只要“錢花的安全”,便會敢投,要投。
“最好的安全感,就是錢花的安全。”這是合肥“秘訣”的關鍵一步,成功構建起“錢花的安全”的良性循環鏈條。
在京東方6代線上,合肥適時退出實現收益10億元;8.5代線時,合肥出資210億元,退出部分股票實現收益210億元;而8.5代線的收益又正好用來投資10.5代線。
京東方10.5代線
在蔚來項目上,再一次大獲全勝。
2020年4月29日,蔚來與合肥建投等戰略投資者簽訂協議時,股價也不過3.61美元。
然而,兩個月后,蔚來汽車股價絕地反彈,走出了一條令人驚訝的上升曲線。2020年一年間,蔚來汽車股價漲幅為1210%。
這種“投入—收益”模式,已成為中歐商學院MBA融資教學經典案例。
這一良性循環,正好解決了各地普遍存在的“錢怎樣花才能安全”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合肥始終堅持遵循市場邏輯,找準市場需求,巧用資本市場以小博大,讓國資平臺活躍于前臺,用市場配置資源,決定“錢怎么花”。
這正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的最佳案例。
通過國資平臺,合肥真正實現“政府到位但不越位”,并形成針對合肥城市定位、發展階段、科教優勢、產業理解、機會判斷的準確度,以及最終將這種判斷落地的組織效率和容錯機制。
透過一系列成功引進的重大項目,可以看出合肥果敢決策但不盲目決策,更好地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
這也體現了合肥的政府治理和經濟調節手段、產業發展措施在市場經濟大潮的不斷磨礪中,日益進步。
實踐充分證明,市場化程度越高,經濟發展活力越強。滬蘇浙地區遇到事情習慣于找市場也善于運用市場,經濟發展充滿活力。
所以,合肥“最牛風投”的背后,是一套環環相扣的科學決策鏈條,更是遵循市場邏輯、運用資本力量的生動寫照。
這是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最牛風投城市”的“秘訣”所在,也是“為什么是合肥”的答案。
合肥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書寫了一部獨特的資本造城史。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