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芙蓉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扶貧車間
走進安徽九芙蓉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滿院子的臘肉香腸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和味蕾。車間內,幾位頭戴一次性藍色發帽,身著白色大褂的阿姨們正在將已經腌制好的臘肉切塊包裝,隨后,它們會被發往全國各地的飯店酒店。
車間工人正在包裝臘肉
安徽九芙蓉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位于青陽縣新河鎮楊梅橋村,是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公司。2017年,九芙蓉公司盤活了閑置多年的楊梅橋村江梅老村部,對其進行了維修和改造,作為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采取租賃的形式為村集體每年增收3萬余元。
據九芙蓉扶貧車間負責人陶黎華介紹,該車間成立以來,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共帶動了7戶貧困戶脫貧,每人每年增收至少2萬元。劉大姐就是其中一戶。
扶貧車間工人劉大姐
劉大姐家共6口人,上有八旬老人,下有年幼孫女。“我老公前幾年被查出患有膽管結石,后來發展成尿毒癥前兆,每年光醫藥費就得1萬多”,家里最主要的勞動力倒下了,生活的重擔幾乎全都落到了劉大姐一個人的肩上。為維持生計,2018年劉大姐來到扶貧車間工作,年收入在三萬多元,家庭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在政府企業的各類幫扶政策支持下,劉大姐家也很快脫貧。
九芙蓉扶貧車間負責人陶黎華
除了提供就業崗位,九芙蓉扶貧車間還常年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向周邊貧困戶采購生豬、雞鴨、竹筍、干豆角等農特產品,以此帶動全鎮130余戶貧困戶增收80余萬元。“此外,我們還重點采取“戶貸企用”的脫貧模式,將114戶貧困戶所貸款項以入股的形式投到我們公司,入股分紅,每年回饋每戶貧困戶不少于3000元的紅利”,陶黎華說。
青陽縣新河鎮楊梅橋村地處丘陵,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滯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2014年被評為貧困村,全村有38戶99人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摘除貧困村的帽子,近年來,楊梅橋村因地制宜,盤活本村閑置資源,大力發展到村產業項目,把發展產業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之策,依托扶貧車間,發展特色農特產品加工產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不斷壯大村集體收入,帶動貧困戶如期脫貧。(王欣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