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人才,浙江又放了一個大招。
2020年以來,浙江重點布局四大省級實驗室、打造十大現代產業鏈,提出建設全球創新策源地和全球人才蓄水池,無不圍繞人才與創新兩大關鍵詞。
6月18日,浙江發布《關于建設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 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決定》,要求“在創新人才隊伍、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重大平臺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以超常規舉措打造人才引領優勢、創新策源優勢、產業創新優勢和創新生態優勢,全面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全國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創新體系”。
從人才招引到創新平臺的搭建,是一個高難度的跨越。一般而言,各地創新平臺的建設多圍繞產業方向、創新環節來展開,即使以人才來劃分,也多是海創園、千人園、大學生園等專注于人才創業類的園區,而面向特定人才,且能融合生活服務、科技研發、創新創業的綜合型平臺少之又少。在這方面,浙江近年來探索打造的院士之家,無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多功能“創新聯合體”
所謂“院士之家”,就是通過打造一個適宜樂居生活、創業創新的溫馨家園,發揮其建家引智的作用,來集聚一批院士專家,形成集學術探討、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項目引進、決策咨詢、國際交流、文化傳播、聯誼休假等多功能的院士創新聯合體,以促進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升級。從其承擔的職能來看,院士之家是高級人才的集聚地、高新技術的研發區、高端產業的孵化器、高能信息的匯集區和高層決策的咨詢腦。
在高級人才集聚方面,院士之家重點發揮了平臺引才的功能。5月17日,烏鎮院士之家正式揭牌,共引進18位海內外院士。同樣,鎮海“院士之家·青英薈”在開園之初,也引進了10位海內外院士。余杭、德清、長興等地的院士之家在啟用之初,也都柔性引進了十多位院士。
在高新技術研發方面,院士之家特別注重科研生態的建設。蕭山“湘湖院士島”在創建之初,就計劃引進10位以上的院士在島上工作、生活,由每位院士牽頭一個科研課題,通過應用創新為蕭山重點產業賦能,并為此創建了湘湖高新技術應用研究院作為運營主體。就項目運行來看,目前已引進和集聚院士專家13名,其中首席科學家3名,院士專家領銜項目8個,開展企業合作項目3個,集聚專家團隊人才80余名。同樣,烏鎮院士之家也引進了英國皇家化學院院士徐穎健領銜的新材料項目作為首個院士項目,并以此為基礎與英國知名院校展開科研及產業化合作。
在高端產業孵化方面,院士之家成為人才項目產業化的搖籃。蕭山“湘湖院士島”目前開展的科研項目中,歐陽曉平院士領銜的高質量石油用PDC復合片項目已完成生產線安裝調試,預計10月底開始銷售;勵建書院士領銜的人工智能全自動掃描儀等診斷設備項目,預計2020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湘湖院士島”將依托湘湖科創園、未來智造小鎮、智慧健康小鎮等平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打造集研發、投融資、孵化、加速、中試、檢測及生產于一體的產業生態閉環。
在高能信息匯聚和高層決策咨詢方面,院士之家也發揮著交流平臺、咨詢智庫的作用。這在“小縣城辦大展會”的德清體現得尤為明顯,德清“莫干山院士之家”通過組織2020院士專家德清行活動,吸引12位院士及百名國內外專家集聚。活動中召開了德清產業發展咨詢懇談會,推動6位院士與20多家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為德清產業把脈問診;同時成立德清院士專家顧問團,多位院士成為德清“百人智核”首批成員。此外,“莫干山院士之家”還在謀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衛星會、中國AIOT未來論壇、中歐智慧城市與地下空間合作論壇等學術活動,不斷放大院士之家交流平臺的功能作用。
從院士專家工作站到“院士之家”
實際上,院士之家是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升級版。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起步于2008年,十多年來,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積聚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攻克了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提高了企業的高端智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浙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與力量。
截至2019年底,浙江共建成市級以上工作站869家(其中省級站201家),簽約建站院士457名(其中省外院士428名、海外院士58名),累計引進5200多名院士專家進站工作。放眼全國,浙江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數量占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位居各省首位。
另一方面,院士專家工作站多是對某一企業、某一產業的“點對點”服務,而當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通過團隊力量進行聯合創新。這就需要一個能夠實現創新資源鏈接成網的新平臺,將原有“點對點”服務向“面對點”服務轉變,為企業、產業提供更廣闊的人才智力支持。
因此從2019年開始,浙江在總結院士專家工作站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正式啟動“浙江院士之家”建設工作,以推動全省院士資源聯動成網,發揮協同創新作用,實現共建共享共用。同時,浙江院士之家建設也是在各地紛紛爭搶人才的當下,抓住院士退休制度實施的契機,吸引更多的院士專家高端智力集聚浙江的措施。目前浙江已經形成杭州蕭山、寧波鎮海、湖州德清等8個試點。
想要讓院士之家真正運行并發揮作用,則需要以做好對院士服務為突破,實現讓院士專家愿意來、經常來,甚至在當地扎根。為此,院士之家均強調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讓院士工作生活舒心、安心、放心,成為溫馨之家、特色之家和品質之家。這就要求院士之家的建設要堅持服務與科創并重,并圍繞服務院士生活和促進科技創新,形成集中與分散的兩種建家模式和貼心的一攬子運營服務措施。
兩種“建家模式”
在集中建家方面,蕭山“湘湖院士島”是代表。蕭山提出將“最美的風景”留給“最美好的未來”,將院士之家選址于蕭山風景最美的湘湖定山島。整個“院士島”按照民國風格來打造,配有院士工作室、報告廳、綜合辦公樓、人才公寓、院士文化展廳、餐廳、院士服務中心等空間,同時在島外配有5萬方的中試生產基地。鎮海院士之家坐落于寧波甬江國際院士島,總建筑面積63.5萬平方米,包含55幢低密度別院、464間長租公寓、1.4萬方的高端酒店以及9000平方米院士公園,項目選址具有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周圍高校院所、創新平臺集聚的特點。
在分散建家方面,德清院士之家則充分發揮莫干山的休養度假效應,將院士之家分為高新區院士專家科研創新主平臺和莫干山郡安里休假療養總基地。科研創新主平臺選址于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永久會址邊的科創服務大樓,依托莫干山郡安里等高端民宿聚落,營造院士專家休假療養聯誼、學術交流等活動的一流服務環境。
此外,桐鄉院士之家選址烏鎮、余杭院士之家選址夢棲小鎮、開化院士之家選址根源小鎮、義烏院士之家選址森山健康小鎮,均是服務與科研并重,將“最美的風景”留給“最美好的未來”思路的反映。
同時,院士之家也探索出貼心的一攬子運營服務措施。以德清院士之家為例,探索出包括生活保障、人才政策、服務機制等方面的14項具體措施。
更進一步看,浙江院士之家建設是人才與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結果,切實打造科技人才的“溫馨之家、特色之家、共享之家、品質之家”,無疑讓院士之家成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成為浙江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浙江綠城科技產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