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美国av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誰在搶跑AI農業新賽道

  作者:韓毓新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0-11-04
AI農業,已成為中國農業的一個新賽道。

508890956790890583.jpg

7月20日,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發起了國內農業領域首次人工智能和“頂尖農人”的對戰,比賽項目是草莓種植。遼寧東港、江蘇句容、安徽長豐等地獲得過世界金獎的頂尖農人,對陣來自荷蘭、江蘇、云南和中國農科院的4支人工智能隊。

隨著5G、大數據以及人機混合智能等新一代AI的發展,農業信息化應用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目前國內農業產區面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農業勞動力老齡化愈發突出、勞動力在農產品成本比重中日趨提高等一系列困局。AI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其實,早在拼多多布局AI農業之前,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巨頭早已跑馬圈地,依據各自的優勢紛紛布局。AI農業,已成為中國農業的一個新賽道。

AI農業的前世今生

2018年,被業內稱為“AI農業元年”。隨著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發展,物聯網也開始走出實驗室。二者相結合,開始在各行業實踐應用,其中之一就是農業。2018年,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農業,意圖利用互聯網科技改造傳統農業。

事實上,AI農業并不是2018年才興起的。早在2009年,網易創始人丁磊就開始養豬,其養豬模式和出欄品質通過互聯網傳播成為“網紅豬”。2016年,網易的三頭“丁家豬”分別拍出10萬、16萬、27萬的高價。2017年9月16日,網易全國首家實體豬肉鋪“網易味央”正式開業。2018年,阿里、京東也紛紛加入養豬大業。同時,幾大互聯網公司還玩起了互聯網模式的農業系統平臺。

如果說2018年是AI農業元年,2019年則是5G元年,5G與AI的優勢疊加和互補,更加刺激了資本和互聯網巨頭進軍農業。可以說,5G為AI農業的實現提供了高速通道。

那么5G能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帶來什么?5G實質上的技術變革,集中體現在“物聯網+AI”上,為AI的規模化商用提供了超高速通道。

我們目前能想象到的是,5G時代物聯網“萬物互聯”的特性徹底解放,傳感器的種類和數量將快速激增并實現普遍化商用,無論是農業種植、畜牧還是水產領域,物聯網應用都將成熟落地,現代農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為農業生產管理效率的提高、農產品質量產量的提升等帶來有力的技術支撐。

5G時代,農業生產管理的氣象、土壤、環境監測、病蟲害、農事規劃等數據,以及農產品流向消費者等環節的數據,都會呈現大爆發,為AI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提供全方位的數據基礎。再綜合農業物聯網,AI農業帶來的效能不可估量,起碼農業生產者最期待的氣象災害預警、病蟲害預警、產量精準預測、農產品售價與渠道、農產品增產提質等有了直觀可信的保障。

互聯網巨頭的搶灘登陸

2018年,騰訊在一場國際人工智能溫室種植大賽上,憑借著人工智能種植的黃瓜,技壓群雄贏得大獎,該黃瓜和普通種植的黃瓜并沒有什么區別,不同的是它的澆水、通風、光照等都是依靠人工智能完成的。就這樣,騰訊率先開啟了國內AI種植新時代。

2019年7月,騰訊與WUR合辦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大賽”,挑戰在6個月內利用AI和物聯網等技術遠程控制溫室種植番茄。伴隨著騰訊的大動作,沿用幾千年的傳統種菜模式正在被顛覆。

AI系統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檢測黃瓜苗的生長情況,黃瓜苗什么時候需要澆水、需要什么樣的空氣濕度,AI都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在產量方面,AI種植的成果更是出乎意料。以黃瓜為例,在4個月的時間里,騰訊AI在61平方米的溫室內種出了6992斤黃瓜,平均每平方米114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種植方式種出來的黃瓜,每平方米的產量一般在22斤左右,AI種植比傳統種植整整高出了5倍。

目前,騰訊已與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糧集團、廣東粵旺農業集團、深圳壹家倉、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智慧農業深度合作。

再來看阿里巴巴。2018年6月7日,阿里正式發布“ET農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指導農民播種、施肥和耕作,進行智慧選址,針對不同品種的果樹選擇最適宜的水土環境。目前,阿里云“ET農業大腦”已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

不久前,在淘寶吃貨節期間,利用阿里云AI技術種植的農產品首次登錄吃貨頻道。目前農業大腦已經被廣泛應用在種菜、種瓜等農產品種植上,這些AI農產品將陸續登錄淘寶吃貨。

此次登錄淘寶吃貨頻道的閻良甜瓜,結合阿里云農業大腦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甜瓜的整個生產生長過程全部實現了數字化——無論是測土、育苗、移栽,還是開花、結果,農民用手機就可以精確了解到澆水、施肥、授粉、纏蔓等耕作信息。瓜農不用靠經驗判斷、不打激素,跟著手機軟件上一套科學的標準化種植手冊操作,確保在每個甜瓜品質最佳的時候采摘。

除了種植業,阿里ET農業大腦還邁出了人工智能養豬第一步。阿里云給每一頭豬建立檔案,包括品種、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等等,通過這些數據,對豬的行為特征、料肉比進行分析,大大提高了養豬效率。

其實,早在騰訊之前,京東就已經建立了一個人工智能植物工廠。

京東植物工廠采用的是水耕培方式,一舉顛覆了幾千年的傳統土耕方式。通過類似集裝箱的裝置培育秧苗,然后將秧苗移植到塑料大棚內,通過人造太陽光和營養液進行水耕栽培。全程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控制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常年把環境保持在最適合蔬菜生長的狀態。在這種環境生長的蔬菜,不僅沒有任何病蟲侵害,就連農藥和各種肥料都不需要。長大后的蔬菜,干凈到不用清洗就能直接吃。

同樣,這種環境下的蔬菜產量也相當驚人。不到一公頃的京東植物工廠,每年蔬菜產量可以達到300噸,是傳統菜農產量的幾十倍以上,并且蔬菜質量極高。

新賽道的進階比拼

以阿里、京東、騰訊為主的“AI+農業”競爭態勢已經形成。業內人士表示,三者比拼已經超越了技術層面,進入生態、產業、流量等核心領域。

首先是生態圈。互聯網只是工具,服務產業,才是互聯網的出路。而農業存在諸多痛點,互聯網大佬憑借互聯網技術打通一二三產業生態圈,為自身的業務形成閉環。

其次是產業布局。產業競爭集中體現在線下生鮮店。阿里有盒馬、京東擁有生鮮超市“7FRESH”。這些線下生鮮店都需要高品質農產品或生鮮產品。盒馬鮮生已在全國開出66家;京東7FRESH將覆蓋北京,未來3到5年,7FRESH將在全國鋪設超過1000家。這些都是巨大的消費場景和流量入口。2018年騰訊啟動“產業互聯網”,同時QQ、微信游戲等也有生鮮的布局,另外騰訊還投資了生鮮電商,為生鮮出口作出鋪墊。

第三是流量之爭。京東、阿里、騰訊除了技術之外,最大優勢就是流量。未來除了產業競爭之外,更激烈的還是流量競爭,通過巨大流量完成產業布局。這也是互聯網大佬滲透到傳統農業的底氣。

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最傳統的行業之一,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原始、低效”,尤其是在我國。至今,農業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是一個“科技含量低下”的行業。不怪人們會這樣想,因為農業在所有行業中數字化排名接近墊底。但在目光接觸不到的很多地方,農業正在迅速實現數字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人工智能下一步發展將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在農業方面,未來將研制農業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智能化農業裝備、農機田間作業自主系統等;建立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的智能農業信息遙感監測網絡,大力發展智能農場、果園、加工車間等綠色智能供應鏈等集成應用示范。

而今,這些正在慢慢實現。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35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武乡县| 宜城市| 高密市| 新营市| 高唐县| 苍溪县| 青铜峡市| 沂南县| 西藏| 叶城县| 浏阳市| 丘北县| 白水县| 资溪县| 镇宁| 澳门| 太仆寺旗| 神农架林区| 翁源县| 莱阳市| 太仆寺旗| 亳州市| 天祝| 石城县| 平遥县| 奉节县| 大方县| 榕江县| 乌拉特后旗| 宁阳县| 麟游县| 郓城县| 遂昌县| 昌平区| 靖宇县| 都江堰市| 平塘县| 荔浦县| 台南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