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鎮江真的跑起來了!”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在外開會,不少人這樣對他說。
上半年,鎮江經濟增速實現了從第一季度全省-9.4%的倒數第一,強勢反彈9.9個百分點,達到0.5%,增速排名提升5位,書寫了一個“V”字形反轉的“勝利”姿勢。
但與數據上的“跑”勢相比,更讓人激動的是鎮江領導干部群體“動”起來了,攪動起鎮江發展的一池春水。
人們不禁發問:一座不溫不火的長三角城市,是怎樣突然跑起來的?
鎮江
一、為什么要跑?
要搞清楚鎮江跑起來的真相,首先必須要明白鎮江為什么要跑。
慢,是鎮江這些年給外界的第一印象。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在最近一波發展浪潮中,鎮江顯得有些默默無聞,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幾個維度一看便知。
先看蘇南板塊,鎮江經濟體量最小。2019年,鎮江經濟總量約為蘇州的21.5%,南京的29.4%,無錫的34.8%,常州的55.8%;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均低于其他四市,處于蘇南城市的“V”型谷底中。
更嚴重的是,這兩年鎮江的經濟增速不僅在蘇南墊底,也排在江蘇的倒數。2018年,3.1%的經濟增速排在江蘇省倒數第一;2019年,5.8%的經濟增速排在江蘇省倒數第三。
尷尬的發展態勢,讓新上任的市委書記馬明龍感到很心急。“看自身發展,看周邊態勢,我們深感壓力很大。大家‘同在一片藍天下’,周邊城市同樣面臨一些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方面制約問題,但發展態勢比我們好。”
再看鎮江在江蘇省區域經濟格局,焦灼感也格外明顯。
從周邊來看,“同在一片藍天下”,與“蘇南軍團”的頗大差距相比,鎮江面臨著周邊“四面楚歌”的板塊擠壓,被一江之隔的泰州趕超,與揚州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些年,揚州、泰州幾年一個臺階,早已跨過5000億元的發展關口,而鎮江還在為守住4000億元的“底線”而苦苦支撐。
從江蘇全省來看,2019年,鎮江經濟總量位于尾部陣營,排在第十位,僅高于淮安、連云港和宿遷蘇北三市,被人戲謔為“蘇南的‘蘇北’”。
更讓人憂心的是,2019年,淮安經濟總量達到3871.21億元,距離趕超鎮江的4127.32億元,僅有一步之遙。鎮江面臨的是“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尷尬局面。以至于馬明龍憂心地說:“我們(鎮江)得跑起來!”再不跑起來,鎮江恐怕會在江蘇徹底掉隊。
從長三角來看,鎮江同樣很平淡。在長三角26座城市中,鎮江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都排在中下游位次。
長三角城市群
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真相:過去幾年,鎮江跑慢了!
馬明龍曾一針見血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不能不重視數據,因為數據問題反映的是發展問題,要通過分析數據去發現問題,再去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最后實現數據的提升,真正對歷史負責。”
發展形勢逼人,競爭態勢更逼人。鎮江要突破焦灼,就必須要跑起來。
二、“四問”鎮江
區域經濟發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成功一定是將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鎮江,能跑多遠?用好、發揮好鎮江的優勢很是關鍵。
那么,鎮江有哪些優勢?馬明龍在4月28日召開的全市產業強市大會上,指出了鎮江的五大優勢。
一是人文優勢。有“吳頭楚尾”、剛柔并濟的文化特質,有“四千四萬”的企業家精神,更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眾。
二是空間優勢。鎮江國土開發強度蘇南最低,存量用地規模較為可觀。
三是區位優勢。處在“兩大都市圈”交匯處,有條件承接更多的“產業溢出”“創新溢出”。
四是成本優勢。房價比較低,人口密度不大,是非常具有幸福感的地方。
五是生態優勢。鎮江有山有水有故事,宜居宜業宜游宜創,對人才有較強的吸引力。
4月28日,鎮江市召開全市產業強市大會
“一身優勢,為何這些年還沒跑起來?問題究竟在哪里?”馬明龍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在鎮江發展的最關鍵時刻,馬明龍叩響了振聾發聵“四問”。
第一,思想解放夠不夠?在寧鎮揚一體化上,我們到底怎么認識?
第二,爭先進位夠不夠?
第三,聚焦發展夠不夠?“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還是要靠發展去解決,有發展才能“有前途”。我們的干部有多少精力在經濟工作上?
第四,活力激發夠不夠?干部的激情激發了多少?
“四問”直指鎮江發展的深層原因,干部“跑”的速度,決定了鎮江“跑”的距離。鎮江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離不開干部真正“跑起來”。“讓想奔跑、能奔跑、跑出好成績的人有舞臺,讓原地踏步、蝸行牛步、望而卻步的人沒市場,讓為發展擔責任、受委屈的人及時容錯免責、大膽重新起用。”
“四問”來得辛辣、突然,提神醒腦、催人奮進,鎮江的干部坐不住了,紛紛動了起來。如今在鎮江,當地干部見面,“你跑起來了嗎”成了新的問候語。
與干部之變齊頭并進的,是鎮江的產業支撐力之變。
三、起勢了
過去,鎮江之痛,痛在產業;鎮江之慢,慢在項目。
在蘇南,鎮江一二產業占經濟比重最高,化工、電力、建材、造紙等傳統產業占規上工業銷售比重近60%,是支撐鎮江經濟發展的“擎天柱”,其中化工產業更是占到大頭。由此形成了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重化型產業結構。
因此,對癥下藥,馬明龍給鎮江開出的第一副猛藥便是產業強市。
鎮江要跑出加速度,首先體現在產業的爆發力要強。
馬明龍認為,鎮江產業強市再出發,要展現三個“強”:
要“強”在加速度追趕上,各項指標都要進檔升位;
要“強”在競爭力提升上,推動企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科技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協同提升;
要“強”在發展環境突破上,“硬環境”要看齊國際標準,“軟環境”要優化營商環境。
這種判斷顯然是睿智的。一個城市要發展,各項指標肯定慢不得;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跑出好位次,僅僅依賴傳統產業也遠遠不夠,必須要對傳統產業賦能升級,更需要發展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夠應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穩定并富有高成長性和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這是鎮江渴望突破的尷尬。
在蘇南,蘇州有納米技術、機器人,無錫有物聯網、智能制造,南京有軟件、智能裝備,常州有軌道交通、石墨烯等地標性產業,而鎮江只有香醋、眼鏡等規模體量較小、附加值不高的歷史傳統產業,稍有“地標意義”,更缺乏在國際國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
因此,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第一條便是要在落戶世界500強企業、百億企業、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單打冠軍”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上實現大突破。
而這些大企業的落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展環境。這是一環套一環的連鎖反應,缺了哪一環都不行。
如今,半年過去,回過頭來看,鎮江走得怎么樣?
上半年,鎮江7個省重大產業項目和196個市重點產業項目超序時推進,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6個、總投資636.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同比增長2.5倍;30億元以上項目5個、同比增長25%,實現歷史性突破。
特別是新興產業的持續推進,為鎮江增添了“跑”起來的耐力和持久力。
在鎮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城成為國家級示范基地、江蘇唯一省市共建航空航天產業園,一批新項目落地開工;在句容經濟開發區,壹度科技、臺灣半導體產業園、啟迪物聯網、高光半導體等項目紛紛落戶,芯片之“城”悄然崛起。
上半年,鎮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比一季度加快7.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35.4%,比一季度、同期提高4.8、2.5個百分點。6月份,石墨烯、移動手機、碳纖維、鋰電池、蛋白檢測試劑等同比分別增長13.6%、56.8%、7.9%、15.2%和87.6%。
再來看鎮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鎮江港,同樣“跑”了起來。
作為全國重點江海聯運樞紐港口之一,鎮江港依托便利的交通,沿江地區集聚了2個國家級、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了鎮江75%以上的經濟總量和80%以上的外資企業。
上半年,鎮江港貨物吞吐量達17305萬噸,位列全國第十、江蘇省第二,同比增長率14.9%,增幅在全國吞吐量前十名港口中位列第一。
鎮江港
“跑”起來的數字,顯示出鎮江港的活力,也顯示出鎮江經濟發展的韌性。
鎮江的勢頭起來了。
四、鎮江能跑多遠?
如果說產業強市給鎮江跑起來提供爆發力,那么融合發展則為鎮江跑起來凝聚合力。
在江蘇,鎮江是一座比較“散裝”的城市。西面南京、東面常州,鎮江既身處南京都市圈,又臨近蘇錫常都市圈,有被“邊緣化”之憂。
同時鎮江下轄丹陽、句容、揚中三個縣級市,分別位于鎮江主城區的南、西、東三個方向,均是全國百強縣,經濟實力強于市域經濟,形成了“小馬拉大車”的尷尬格局。縣級市對于主城區“向心力”不夠,讓鎮江在整合利用全市資源上顯得效果不明顯。
句容作為“南京城市后花園”,積極主動融入南京;丹陽南部大片土地已經“嵌入”常州主城區,中部的呂城鎮甚至三面環繞常州奔牛機場,頗有“常州機場為我所用”的意味;揚中作為江中島,與常州聯系也更為緊密。這些都導致鎮江內部各轄市、區向心力、融合度遠低于其他城市。
我們都知道,高鐵動車組跑得快,是因為每一節車廂都有動力,集聚成一個合力,所以鎮江跑起來,跑得快,跑得遠,區縣都必須要有內生動力,合力推動鎮江板塊的加速崛起。
這是馬明龍的又一破局之道。
有個小細節,馬明龍履新第二日,就來到了“眼鏡之都”丹陽調研。
半個月后,他給丹陽萬新光學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湯龍保寫了封信,表明鎮江市委、市政府將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繼續當好“店小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態度。
僅一個月后,馬明龍又再次來到丹陽調研,勉勵丹陽大要有大的樣子、強要有強的擔當。
“新官上任”短短40天內,馬明龍多次與丹陽互動,意在增強丹陽與主城區的“黏性”和“向心力”。
而作為“圓心”的鎮江主城區,馬明龍也提出新要求,努力提升首位度,充分展現市中心的首位風采,奮力實現新突破。
這就是說,不能因鎮江的內部融合問題,影響融入區域戰略發展;鎮江也不能因區域戰略,失去能級提升的機會。
融合發展正好打在了鎮江當下發展的痛點上。
當下,鎮江即將擁有第九個高鐵站——句容高鐵站,將形成更為廣闊的城市發展線。在長三角大圈套南京都市圈、寧鎮揚一體化、錫常泰協同發展下,融合發展下的鎮江,區域一體化必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8月1日,鎮江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舉行,“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成為鎮江未來一個時期的城市定位和發展愿景,鎮江誓言要在譜寫“鎮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爭得城市榮光。
鎮江能做到嗎?
馬明龍給出了他的答案,“事實上,歷史就在不遠處,鎮江曾經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創造過輝煌。歷史實踐充分證明——鎮江能行!鎮江的干部能行!只要我們抓好發展這個頭等大事,就一定能推動產業強市再出發,實現鎮江很有前途的美好藍圖!”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