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美国av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長三角協同創新指數發布,8年間得分翻番是怎么實現的

  編輯:紀海濤  來源:第一財經時間:2020-06-06

科技創新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市三省協同合作指數有何特點?

在6日上午舉行的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牽頭,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共同完成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下稱“報告”)發布。

報告從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環境支撐5項一級指標,共計20項二級指標的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指數指標體系,統計分析了2011~2019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展情況。(以2010年為研究基期,計算得出 2010~2018年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展情況。)

1.png

報告課題組副組長、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張宓之博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由一市三省科技智庫聯合撰寫而成,真正結合了長三角地區科技研究的力量。而從報告結果來看,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快速提升,資源共享指標增幅最大,長三角區域內技術成果正在加速轉移。

2.png

總體指數得分已翻番

報告顯示,協同創新總指數從2011年的100.00分(基期)提高至2019年的204.16分,總體指數得分已經翻番,同比增長11.17%,年均增速達到9.3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快速提升。

從5項一級指標發展變化來看,資源共享指標增幅最大,從2011年的100.00分提高至2019年的219.41分,年均增速達到10.32%,這也說明,長三角區域充分具備開展協同創新的資源基礎和共享能力,一市三省具有較高的科技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人才儲備。

另外,創新合作指標從2011年的100.00分上升至2019年的217.51分,年均增速達到10.20%;成果共用指標發展后勁充足,2015年成果共用為110.44分,年均增速僅為2.51%,但2019年成果共用為214.83分,相比2015年年均增速達到18.10%,發展潛力較強;產業聯動指標2019年為180.18分,相比2011年年均增速7.64%;環境支撐指標穩步增長,從2011年的100.00分上升至2019年的188.90分,年均增速8.27%。

3.jpeg

創新人才集聚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硏發人員集聚效應不斷加強, 人才分布呈現從“單極”向“多極”演進的趨勢。2018年長三角每萬人擁有R&D人員60.06人年,同比增長4.75%,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的31.40人年,體現了長三角地區研發人員較高的集聚度。

從總量發展情況來看,2010~2018年,長三角R&D人員全時當量從2010年的73.84萬人年增長到了 2018年的135.36萬人年, 同比增速5.58%,較上一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4.png

隨著多極化的人才分布格局基本形成,以點帶面的人才流動范式使得長三角二三線城市人才集聚效應持續增長并不斷凸顯。

總體來看,長三角研發人員分布呈現兩大特征:一是核心城市帶動邊緣城市整體崛起。另一個是近滬城市的核心吸引力仍然成為未來研發人員集聚的重要地帶。近滬城市如蘇州、嘉興、無錫、常州與上海已形成良好人才互動吸引圈層,人才集聚效應顯著。

R&D投入強度高于全國

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總體R&D投入強度為2.81%,同比增長3.60%,高于全國2.14%。與國際創新型國家相比,長三角地區R&D投入強度已高于美國平均水平(2.76%),高于歐盟十五國平均水平(2.10%),但仍與日本(3.43%)、韓國(4.23%)、以色列(4.39%)有一定差距。

從一市三省具體情況來看,上海R&D投入強度為4.16%,居于領先地位,江蘇和浙江分別為2.70%、2.57%;安徽R&D投入強度稍低,為2.16%,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見,長三角區域R&D投入強度整體水平較高,但區域差異仍然存在。

5.png

從增長結構來看,長三角一市三省的R&D經費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其中,安徽R&D經費增速是其GDP增速的2.07倍,后發優勢開始凸顯。上海緊隨其后,達到2.02倍,浙江和江蘇分別為1.87倍和1.55倍。表明長三角地方政府都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

從長三角全域視角看,上海研發投入和研發強度能級較高,處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中,以蘇南、浙北等集聚在近滬城市群范圍內的城市為主。

產業協同發展

一市三省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呈現穩步增長趨勢,9年間從192297.09億元增長至252516.27億元,年均增速3.46%。其中安徽增長最快,從18732億元增長至33855.89億元,年均增幅7.68%。

隨著長三角地區在全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地位不斷提升,區域間分工和協作的態勢逐步深化,統一的市場體系和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正在加快推進。

6.png

比如,近滬城市群制造業既有相似,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空間配套,如圍繞上海汽車制造業,寧波、臺州汽摩配產業發展迅速,協同創新、產業聯動較為頻繁。同時,錯位發展格局也在不斷深化,杭州打造以電子信息、云計算、大數據為主的數字經濟產業,蘇州聚焦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南京依托強大科研實力致力發展新材料、智能裝備等產業。制造業的互補和協同程度不斷深化,有利于形成長期發展競爭力。

7.png

而在高新技術賦能產業方面,統計數據顯示,9年間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利潤從1559.2億元增長至3160.7億元,占全國高技術產業利潤的3/10,增長幅度超過1倍。

6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和田县| 探索| 米泉市| 昌乐县| 大洼县| 景泰县| 福泉市| 阿图什市| 迭部县| 城固县| 安庆市| 伽师县| 盐边县| 睢宁县| 从化市| 运城市| 旌德县| 齐河县| 萍乡市| 连州市| 通城县| 金门县| 广汉市| 如皋市| 鹿泉市| 阳城县| 江都市| 威信县| 郓城县| 嫩江县| 镇坪县| 龙口市| 堆龙德庆县| 平武县| 弋阳县| 竹山县| 会同县| 宁乡县| 株洲县| 娱乐|